智能化醫療器械產業是醫療電子行業的重要分支,它是集聲、光、電為一體的多學科交叉型、技術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技術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智能化醫療器械產業也是電子信息產業的一個重要分支,計算機在醫學上的應用是提升醫療電子行業向智能化醫療器械邁進的高技術關聯產業鏈核心。
我國是醫療器械需求大國,至2005年底,我國有15500家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醫療器械已形成年銷接近60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并且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僅2003年進口額為33億美元,2005年進口額接近50億美元。醫療機構購置醫療設備費用的90%以上用于購買國外產品,這些基本都是屬于智能化醫療器械。我國現有自行研發生產的智能化醫療器械相當于發達國家15年前水平。
21世紀初是我國全民生活水準迅速提高的時期,也是拉動發展醫療器械產業的關鍵時期。目前國內醫療器械產業品牌甚少,以生產中低檔水平醫療器械為主,企業在窘境中徘徊,缺乏**競爭力。大力扶植發展智能化醫療器械是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
醫療器械產業與制藥產業被譽為醫療產業界的兩大“長青樹”,在國外這兩顆“長青樹”產業規模相當。而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的規模僅是制藥業的1/5--1/4, 發展極不平衡。積極加大智能化醫療器械產業的投資力度,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現狀剖析
行政規署制度制約了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
從國家體制的行業管理分類來看,該行業歸口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司,省市級科委行政設定為“生物制藥和環保類”。行政主管官員有開發生產醫療器械經歷的人員甚少,而醫療器械規格品種門類繁多,涉及知識領域廣泛,單一人員難以全面深刻了解全貌。
國家科技部每年度計劃項目的分類目錄中,該行業劃歸在生物制藥、衛生、藥品等類別下,較近才劃分到生物工程門類之下。以往該行業統計數據難以歸類分析,隱身在藥品行業的陰影之后。
由于醫療器械品種繁多,分類包括“聲、光、機、電、紡織、紡織、化工、材料”等多種單一門類或幾種門類的交叉構成,這在國內行政管理方面造成很大困難。比如,在早期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評審中,醫療器械項目就難以找到相應的專家進行評議。
在建國初期,國家百業待興,*****年富力強,忙于國家的基本建設,很少考慮醫療領域。在國家計劃經濟時代,也無暇顧及醫療器械行業。在國家經濟改革時代,在我國這個新興產業少人問津。
由于按照國內行政管理的特點,造成了現在醫療器械行業存在重管理輕扶植的局面,使得我國醫療器械企業規模小,競爭力弱,長期在低水平和小規模狀況下徘徊。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行業指導能力和影響力弱,在關貿總協定的談判條件中,屬于被忽略的地位,重視的比重遠遠小于輕工業中的“紡織品和鞋業”。
醫療機構的現有采購傾向影響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
長期以來,衛生部門規定的醫療儀器收費標準變相鼓勵醫療機構進口國外醫療器械,對國外的企業以“超國民待遇”,這種消極觀念影響長期難以消除。比如監護儀收費標準是,使用國內企業生產的監護儀每小時收費3元,而使用國外企業生產的監護儀每小時收費6元。有些醫療機構在醫療儀器采購中,直接或間接排斥國內企業生產產品,以數倍于國外當地價格購回醫用儀器。這些現象嚴重影響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早在1994年我國的專家就呼吁“用購買兩臺CT的費用就可以研制出一臺CT,再用10臺購買CT的費用就可以生產出50臺CT”,但這些呼吁得不到有關部門的任何支持。
美國早已在制定的《購買美國產品法》中明確規定,在政府采購活動中,除非有關機構或部門的負責人斷定,本國所供應的貨物或服務的價格“不合理”(美國中小企業產品的報價只要不超過外國供應商報價的12%即為合理),或者購買它們將不符合美國的公共利益,就必須購買本國的貨物或服務。美國政府采購支持國貨,促進了美國企業的發展。遺憾的是,我國至今尚未制定相應的購買本國貨物或服務的保護措施和法律法規。
國外企業的壟斷性銷售直接阻礙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
自1992年蘇聯解體,世界“冷戰”結束后。國外大型軍工企業瞄準醫療器械產業這一“長青樹”,紛紛將生產軍火的技術用于生產醫療器械,使得醫療器械尤其是智能化的醫療器械日新月異。**醫療設備大型企業間并購風起云涌,呈快速上升趨勢。這些“航母級”的國外或外資企業直接與“舢板級”的國內企業在中國醫療市場上角逐,情形可想而知。
建立智能化醫療器械產業園,造就中國的“航母”級企業
智能化醫療器械是新興技術產業,增長速度遠遠大于其它傳統行業的發展速度。為扶植這一新型產業,必須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和法律法規,保障這一新興技術產業的發育、成熟、壯大。
由智能化醫療器械行業內科學家作為“行業旗幟型”的科技帶頭人;以行業學會為依托,全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研發機構直接參加,以研發轉化基地為載體,建立中國智能化醫療器械研發中心和產業化基地,即智能化醫療器械產業園。它可實現四大功能:科技攻關的平臺、高技術產業化基地、技術交流培訓的載體和對外合作交流的窗口。
積極開展研究和解決產業面臨的共性問題
培養產業急需的各類人才;不拘一格募集智能化醫療器械產業急需人才。如技術前沿人才和知識產權發展戰略人才,“行業旗幟型”的科學家和管理人才等;開展智能化醫療器械產業內外的人才和設備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的合作;利用產業園的研究成果轉讓資金和接產研究成果的大型企業生產資金,開始滾動運營,形成研究成果產業化。聯合金融機構和財團,建立中國智能化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基金;聯合各部委辦,結合“研、產”一體的優勢,為市場大量急需或滿足人們新的醫療模式急需的產品研制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建立行業指導協會,彌補國家行政管理的弱區。融入**化行業機構和**標準化組織,制訂發展所需的國內產業標準;建立開放式軟硬件試驗室,采用共同購置或租賃,共享版權,分時使用的原則,解決產業園內外相關單位軟件版權使用合法性問題,促進產業上下游單位和產品間的銜接;實行在智能化醫療器械產業園內**的單位間合作的創新模式、協調各單位間的相互關系、實現信息和技術的交流與成果共享。
通過創新的合作模式,組建智能化醫療器械集團。統一協調、按行業標準指導、按分類實行管理、按專業制定規劃、按產品充實發展、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經過研發轉化基地的發展運營,實現國內兩種優勢、內外兩種機制、科技兩種技術、營銷兩種市場的戰略格局。形成新產業利潤的高增長點,造就中國智能化醫療器械產業的“航母”級企業。這是充滿生機活力的科技發展新思路。